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进展
    魏皓月,张 茜,魏代浩,李 欢,王 瑞,黄延芹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济南 250014;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2488;3. 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00;4.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北京 102100;5.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摘 要:胰岛β细胞是人体唯一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对血糖稳态的调节至关重要。无氧糖酵解压力持续增加引发胰岛β细胞失代偿是导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葡萄糖激酶(GK)作为葡萄糖传输的主要限速步骤,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IF-1α)和6-磷酸果糖-2-激酶(PFKFB3)是糖酵解的关键调节因子,HIF-1α/PFKFB3信号通路参与调节胰岛β细胞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的稳态。本文探讨了HIF-1α/PFKFB3信号通路介导的GK如何通过厌氧糖酵解、线粒体网络断裂、氧化应激和去分化诱导等过程导致T2DM中胰岛β细胞发生功能障碍。这一研究能为临床防治T2DM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2型糖尿病;葡萄糖激酶;HIF-1α/PFKFB3信号通路;线粒体;去分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5
  • 研究进展
    张 妍,肖楠楠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 
    摘 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高孔隙率和可定制结构能够结合多种生物分子,作为生物传感器极具潜力。金属配体自发光或引入客体荧光可以赋予MOFs出色的荧光响应性能以进行生物检测。然而,单一荧光信号容易受到浓度、环境和激发强度等的干扰,导致精度较低。双荧光发射的MOFs生物传感器很好地克服了这些缺点,但缺乏全面准确表征其荧光特性的技术手段。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荧光分子内部能量由供体传递给受体的过程,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双发射MOFs进行FRET检测,能够实现可视化成像和精确的效率分析,是双发射MOFs的有效评价手段。本文阐述了FRET检测双发射MOFs的技术流程和条件,并结合阿尔茨海默病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研究实例,对MOFs荧光生物传感器的设计理念、结合模式、作用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探针开发和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金属-有机框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生物传感器;双荧光发射
    中图分类号: Q334;O657.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1
  • 研究论文
    陈望琼,朱 妍,赵 沁,刘喜荣,夏立秋,穰 杰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合成生物学在高效底盘细胞构建、活性天然产物挖掘以及代谢途径优化改造等方面能全力推进目标天然产物高效生物制造。然而,在刺糖多孢菌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由于对调控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及其作用机制了解甚少,难以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策略构建高效细胞工厂以大幅提高多杀菌素产量。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一株具有多杀菌素产量提高、生长速率增快以及胞外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的优良底盘菌株CW-12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细胞内碳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等相关的代谢途径的增强是诱变株CW-12多杀菌素生物合成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并筛选到668个表达水平上调的蛋白。随后,我们选择3-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SS_2202)和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SS_2203)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明确其过表达能有效促进多杀菌素生物合成。该研究对如何挖掘调控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重要功能基因及其作用机制解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后续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构建多杀菌素高效生物合成细胞工厂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刺糖多孢菌;多杀菌素;合成生物学;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基因编辑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7
  • 研究进展
    方 静,穰 杰,夏立秋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绿色、高效、杀虫谱广等特点,是当前国际上生物杀虫农药的重点研究对象。多杀菌素及其类似物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杀虫独特的作用机理。当前,为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多杀菌素及丁烯基多杀菌素的产量,其中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提高产量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通过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调控代谢途径以提高多杀菌素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的研究,重点从底盘细胞改造与优化、合成生物系统构建、基因路线改造、代谢网络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和探讨了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技术策略,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代谢途径调控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2
  • 研究进展
    林雅倩,帅菲斐,王 芳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去除环境污染物以及修复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水污染环境的复杂现状,传统微生物学治理方法受到了限制。运用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理念,对目标微生物底盘进行从头设计、改造,从而获得对污染物具有高效、广谱降解能力的合成微生物,不仅可满足现在复杂污水环境的治理要求,还能实现绿色、高效的循环治理,是未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应用方向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污染的现状、常用的治理技术以及当今合成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合成微生物底盘的种类以及通过底盘改造构建的合成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以期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不断完善和优化污染物降解和水污染治理技术,为实现水环境污染的高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成微生物;底盘细胞;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4
  • 研究论文
    沈卓玲,万木阳,邓 磊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线性泛素链连接方式特殊且被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商用的线性泛素链特异性抗体种类少且特异性仍有待提高。RHD1是一种木瓜蛋白酶样去泛素化酶,仅特异性识别线性泛素链。其主要酶活位点残基的第13位半胱氨酸(C13)突变,使得RHD1突变体失去去泛素化功能,但是与线性泛素链的结合活性水平仍不高。本研究在此突变体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互作界面点突变,期望实现提升特异性结合活性。为此,本研究利用RHD1和线性双泛素蛋白复合物结构模型分析蛋白质间互作界面上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设计了RHD1突变体文库。本研究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定点突变RHD1多肽链氨基酸,使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表达突变体重组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成功筛选到与线性四泛素蛋白结合活性显著提升的RHD1突变体,该突变体包含C13A与A92T点突变。该RHD1突变体有望被开发成为一种有助于研究线性泛素链的蛋白质配体工具,并且有巨大的潜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开发相关治疗药物。
    关键词:RHD1去泛素化酶;线性泛素链;定点突变;原核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6
  • 研究进展
    崔 莹,宋 凯,何亚文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L-甲硫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在食品、饲料、化妆品和药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L-甲硫氨酸是唯一无法用微生物发酵法工业化生产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利用代谢工程提升L-甲硫氨酸产量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细菌中L-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着重分析了从高丝氨酸生物合成甲硫氨酸的三个关键步骤(即酰化、硫化和甲基化),并进一步对L-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提出展望,以期为L-甲硫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L-甲硫氨酸;生物合成;调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3
  • 研究论文
    夏 伦,朱 妍,王善瑞,刘喜荣,夏立秋,穰 杰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谷氨酸转运蛋白(GluA)是一类ATP结合蛋白,可通过调控谷氨酸的主动运输影响细胞内碳代谢、氮代谢和次级代谢,属于ABC转运系统。为研究GluA对放线菌须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pogona)生长发育及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编码该蛋白的基因gluA-1分别构建了过表达和敲除菌株。表型分析显示,过表达菌株S. pogona::gluA-1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升高了4.2倍,菌体生长发育对数期延长,菌株最高菌体密度和乙酰辅酶A含量显著提升,但菌丝体形态无明显改变。敲除菌株S. pogona-ΔgluA-1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则下降了37%,菌株生长明显受抑制,乙酰辅酶A含量显著下降,且菌丝体缩短变粗,分支减少。以上结果表明,GluA对须糖多孢菌生长发育和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为研究其在链霉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须糖多孢菌;丁烯基多杀菌素;谷氨酸转运蛋白;生物合成;基因编辑
    中文分类号:Q9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9
  • 研究论文
    于 佳,张 亮,刘天波,蔡海林,易 克,邱丽婷,王运生,刘清术,陈 武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伊短菌素(edeine)是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X23产生的线性非核糖体抗菌肽,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的特点。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双组分调控因子yvrG/yvrH与伊短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ede BGC)的表达模式相反,推测YvrG/YvrH可能参与ede BGC的转录调控。本研究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构建yvrG/yvrH的X23缺失菌株、回补菌株、过表达菌株,通过表型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研究YvrG/YvrH对伊短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ΔyvrG/yvrH的抑菌活性显著降低,且ede BGC的表达水平下调,伊短菌素的合成受到了抑制,产量降低了46.75%。综上所述,YvrG/YvrH正调控伊短菌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为伊短菌素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基因调控元件。
    关键词:短短芽孢杆菌;伊短菌素;双组分调控因子;抑菌活性;生物合成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8
  • 研究进展
    刘洁铮,刘 敏,赵 广,咸 漠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一碳化合物(C1)包括甲烷、甲酸、甲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第三代生物炼制的理想原料。自然界中存在众多天然利用C1的微生物,但C1天然途径碳转化速率较低,非模式生物工业应用难度较大。利用模式菌株构建C1代谢路径,又称合成型C1生物转化体系,可以弥补C1天然利用微生物的缺点,降低工业生产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本文概述了C1种类、来源及天然利用途径,着重综述了合成型C1生物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强调合成型C1利用体系对于提高碳转化率、扩展C1资源应用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C1生物转化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为未来合成型C1利用微生物的构建、提高异源C1代谢途径效率提供了参考,对实现绿色、高效开发可持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碳化合物;生物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型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体系;碳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1
  • 研究进展
    陈美英,谢宇恒,唐苗苗,席雪冬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甲基转移酶(MTs)是普遍存在于生物有机体的一种酶类,通常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催化底物的甲基化反应。在微生物中异源表达MTs以实现一些重要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MTs可在微生物中合成苯丙烷类化合物、香料类化合物、激素和抗生素等重要的天然产物。MTs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和能源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天然产物甲基转移酶的分类、功能以及应用方面做出总结,以期为有效人工生物合成高活性RXPs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化;天然产物;生物合成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5.005
  • 研究论文
    郑泽泯,陆鸿英,林玉泉,施星仁,胡 斌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摘 要:太湖甜瓜是浙江省湖州市太湖沿岸一带常规地方甜瓜品种,俗称老太婆瓜、酥瓜,栽培历史悠久。其瓜皮呈白色,芳香味浓,肉质脆甜,因浓郁的瓜香而受到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对太湖甜瓜特征物的鉴定及其在储藏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缺乏研究。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小白娘、玉奶香2号和绿香甜果肉进行代谢物分析,同时,并对在常温下储藏1 d和8 d的小白娘果肉进行代谢物分析。以市场常见的甜瓜品种绿香甜和玉奶香2号为对照,对3个甜瓜品种的果肉进行代谢组测定,在品种小白娘中共鉴定到18 136个代谢物,高于对照绿香甜中14 879个和玉奶香2号中15 943个。其中在小白娘中共鉴定到特有代谢物1 902个,高于对照绿香甜中449个和玉奶香2号中542个。对代谢物进行含量分析发现,小白娘中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3-龙胆双糖苷(kaempferol-3-gentiobioside)含量明显高于绿香甜和玉奶香2号,分别是它们的136倍和3 200倍。同时,将小白娘甜瓜常温储藏1 d和8 d后测定其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代谢物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小白娘不仅具有一定的储藏稳定性,同时,小白娘中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3-龙胆双糖苷可作为小白娘甜瓜的特征物用于标识太湖甜瓜小白娘。该研究对小白娘的鉴定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太湖甜瓜;代谢组;特征物;储藏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Q946.9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5.01.009
  • 研究论文
    李文清,李 莉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 221000)
    摘 要:急性胰腺炎(AP)是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估恩格列净(EMPA)是否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缓解大鼠AP。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8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AP组及AP+EMPA组,每组6只。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采集血液及胰腺标本。检测的血清学指标有淀粉酶(AMY)、血糖(GLU)、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Caspase-3以及Bcl2的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胰腺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石蜡包埋胰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病理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发现:AP组大鼠的血清AMY、GLU、炎症因子水平及病理评分较CON组升高;胰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较CON组升高,Bcl2的表达水平较CON组降低(P<0.05),而EMPA的治疗可以逆转上述现象。综上所述,EMPA可有效改善AP大鼠模型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旨在探究EMPA在AP中的潜在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该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Caspase-3;恩格列净;大鼠模型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9
  • 研究进展
    贺光祖,杨 华,叶惠慧,李 晔,李逢振,邹振兴,汪 彬,胡 展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1.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衡阳 421005;2.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长沙 410009)
    摘 要:瘤胃微生物群落研究对于了解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以及消化吸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兴起,对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分子技术方法,包括16S rRNA基因测序、功能基因组学分析、代谢组学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多组学联合分析等。同时,还探讨了这些方法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旨在为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解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多组学联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3
  • 研究论文
    罗海勇,庞伟伟,卢 璇,杨俊骁,谭丽君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1.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衡阳 421000;2.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湘阴 410007;3.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4.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外科,长沙 410008)
    摘 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的骨骼疾病。血清抵抗素(RETN)的浓度与骨密度(BMD)相关联,但是RETN与BMD和骨折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RETN基因表达与BMD和骨折的因果关系,然后在股骨颈骨折(FNF)和骨关节炎(OA)样本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中分析RETN基因的差异表达。MR分析发现,RETN高表达会导致BMD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单细胞测序分析表明,RETN在FNF组中表达上调,主要由中性粒细胞表达,其相关的炎症趋化因子CXCL8在FNF组中显著高表达。本研究提示,RETN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结论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抵抗素;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单细胞RNA测序;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714.257;Q34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8
  • 研究论文
    谭媛媛,李玲环,杨艳群,刘 玲,王欣怡,廖贝雅,熊 蕾,谢华平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1. 湖南师范大学动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实验室,长沙 410081;2. 郴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郴州 423000)
    摘 要:hoxc8a基因是Hox基因家族中的成员,该基因家族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已有研究表明,hoxc8a基因在斑马鱼的鱼鳔和胸鳍中表达,且Hox基因能影响脊椎动物体轴的形成和发育,但hoxc8a基因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发育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的机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hoxc8a基因进行敲除。首先,在hoxc8a基因的第一号外显子上设计靶位点以及基因型检测引物,经PCR扩增得到向导DNA(sgDNA);接着,对sgDNA进行纯化回收,以纯化的sgDNA作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合成向导RNA(sgRNA);最后,进行RNA纯化。将sgRNA和Cas9蛋白按1:1:0.8的比例混合,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混合液注射到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经基因型鉴定筛选出F0代突变体斑马鱼。待F0代斑马鱼性成熟后与野生型斑马鱼进行杂交,其子代斑马鱼经基因型鉴定筛选得到F1代突变体杂合子,进行Sanger测序后保留突变类型为移码突变的F1代鱼,继续培育至成鱼。将F1代斑马鱼成鱼自交,对其子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得到F2代hoxc8a突变体纯合子。最后,通过对突变体纯合子和野生型斑马鱼幼鱼进行钙黄绿素染色试验,发现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脊柱发育情况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说明hoxc8a基因不影响斑马鱼早期脊柱的发育,但是该基因是否影响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构建了斑马鱼hoxc8a基因敲除品系,为hoxc8a基因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斑马鱼;hoxc8a;脊柱发育;基因敲除品系;突变体纯合子
    中图分类号:Q812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10
  • 研究论文
    彭锦芬,刘 勇,谭支良,周传社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海带提取物(LJE)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32头体重、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对照组(CON组)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LJE组)在其基础上补喂LJE,每头每天30 g。试验预饲期为12 d,正试期为30 d。相比于CON组,添加LJE能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以及乳蛋白率,对乳脂、乳糖、体细胞数和总固形物等无显著影响,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添加LJE显著提高了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显著降低了血浆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Firmicutes门以及Succiniclasticum、Sphaerochaeta、Mucispirillum和Akkermansia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日粮添加LJE能够增强奶牛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奶牛脂质过氧化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品质,对实现奶牛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带提取物;泌乳性能;免疫力;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7
  • 研究进展
    李广富,吕蕾莉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激光扫描的物联网(IoT)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提高数据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优势。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物品和数据的自动识别与采集,具有无需接触读取、高容量数据存储和实时信息更新的特点。激光扫描技术利用激光束扫描条码或快速响应(QR)码获取信息,具有高精度和高速特性。两种技术在受试者身份验证、样本管理和药物追踪方面表现出色。在具体应用中,RFID和激光扫描技术大大提高了试验物资的透明管理和可追溯性,确保了受试者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控,以及药物的安全分发和使用。这些技术通过自动化和实时信息传输,减少了人为错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尽管面临技术成本、隐私保护和标准化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未来,RFID和激光扫描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临床试验的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为临床试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希望能够促进RFID和激光扫描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医疗研究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关键词:射频识别;激光扫描;自动识别;物联网技术;临床试验
    中图分类号:R-331;C931.6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04
  • 目录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 研究论文
    王晓英,韩志梅,李春艳
    激光生物学报.
    录用日期: 2025-07-17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口腔科,廊坊 065000)
    摘 要:为探究藤黄酸对脂多糖诱导人牙周膜干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体外培养hPDLSCs细胞,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步进行。预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脂多糖组(10 μg/mL脂多糖)、低/中/高浓度藤黄酸组(10 μg/mL 脂多糖+0.5、1.0、2.0 μmol/L藤黄酸)。正式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藤黄酸组(10 μg/mL 脂多糖+2.0 μmol/L藤黄酸)、抑制剂组(10 μg/mL脂多糖+2 μmol/L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藤黄酸+抑制剂组(10 μg/mL脂多糖+2.0 μmol/L藤黄酸+2 μmol/L XAV939)和藤黄酸+激活剂组(10 μg/mL脂多糖+2.0 μmol/L藤黄酸+20 μmol/L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SKL2001),干预24 h。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预实验中,脂多糖组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高浓度藤黄酸组细胞活力较脂多糖组增加(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所以选择高浓度藤黄酸组作为最佳作用浓度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中,脂多糖组细胞活力和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藤黄酸组和抑制剂组的细胞活力和抗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脂多糖组增加(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Wnt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相较于藤黄酸组,藤黄酸+抑制剂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更加显著(P<0.05),藤黄酸+激活剂组则显著扭转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P<0.05)。藤黄酸或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信号转导促进脂多糖诱导的人hPDLSCs的细胞活性,抑制其凋亡及炎症反应。本研究可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牙周炎;藤黄酸;脂多糖;牙周膜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7-7146.2024.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