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生存率低且容易复发。为探究circHIPK3在肝癌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HIPK3及其环状RNA circHIPK3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两者在肝癌细胞中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circHIPK3直接与miR-599结合,且miR-599可靶向结合CD276的3'UTR区域。此外,构建si-circHIPK3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株并转染miR-599进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circHIPK3能够通过“海绵”吸附miR-599,从而解除其对CD276的抑制作用,促进CD276表达,进而增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本研究聚焦于circHIPK3/miR-599/CD276调控轴在肝癌中的调控作用机制,为阐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新的分子依据,提示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肝癌;环状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微小核糖核酸-599;分化簇276;治疗靶点摘 要:本文采用蜗牛酶协同超声波提取灵芝多糖,优化其提取工艺,并验证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灵芝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结合超声破碎法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自由基清除法(DPPH)、自由基阳离子清除法(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3种方法对提取的灵芝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pH值为5,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5 h,超声破碎每次15 s,间歇30 s,共循环5次。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的提取得率为1.595%,且提取的灵芝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为探究一种高提取得率、高抗氧化活性的灵芝多糖提取方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灵芝多糖;蜗牛酶;超声波破碎法;酶解工艺;抗氧化摘 要: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海马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开心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药物成分和作用机制。采用APP/PS1雄性小鼠作为AD模型,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开心散入海马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和分子对接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对小鼠海马进行代谢物检测,并筛选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将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开心散可以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结果表明,开心散对小鼠中枢神经损伤有改善作用。LC-MS/MS鉴定出开心散入海马化合物466个,潜在治疗靶点87个,KEGG富集通路主要有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胞葬作用、AD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开心散潜在药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结合水平较高。从海马中共筛选出501个差异代谢物,富集出6条代谢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通路进行交集分析,得到亚油酸代谢和胆碱能突触等代谢通路。本研究表明,开心散入海马成分能够靶向AD疾病靶点,这些靶点与亚油酸代谢和胆碱能突触等通路相关,这可能是开心散治疗AD的潜在作用机制。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开心散;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分子对接摘 要:为探究牛蒡子苷元(ATG)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庆大霉素(GM)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本研究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连续7 d腹腔注射100 mg/kg GM建立AKI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5 mg/kg盐酸贝那普利)和ATG低、中、高(1、3、9 mg/kg ATG)剂量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以及Nrf2、HO-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ATG治疗后,大鼠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肾组织中,抗氧化指标(SOD、CAT、GSH)以及Nrf2/HO-1通路关键因子(Nrf2、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氧化损伤产物(MDA)、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肾损伤标志物(KIM-1)以及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TG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改善,萎缩、纤维化和炎性浸润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ATG通过协同激活Nrf2/HO-1通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并抑制NF-κB通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对GM所致AKI发挥多靶点治疗作用,为其临床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牛蒡子苷元;庆大霉素;急性肾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摘 要:为评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nc-ISG20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探究沉默lnc-ISG20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GEO数据库分析lnc-ISG20在肝纤维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10 ng/mL的TGF-β1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建立肝纤维化细胞模型,并将其分为sh-NC组和sh-lnc-ISG20组,分别转染sh-NC质粒和sh-lnc-ISG20质粒。利用CCK-8试验检测各组LX-2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LX-2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lnc-ISG20与miR-20a-5p的靶向关系;利用GEO数据库分析lnc-ISG20与miR-20a-5p在肝纤维化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利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0a-5p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NF-κB信号通路蛋白p-P38、p-IκB、p-P65、p-ASK1的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纤维化组织中lnc-ISG20表达升高(P<0.01);与sh-NC组相比,sh-lnc-ISG20组LX-2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miR-20a-5p是lnc-ISG20的靶基因(P<0.01);肝纤维化组织中lnc-ISG20与miR-20a-5p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sh-NC组相比,sh-lnc-ISG20组LX-2细胞miR-20a-5p表达升高(P<0.01),MAPK/NF-κB信号通路蛋白p-P38、p-IκB、p-P65、p-ASK1表达均降低(均P<0.01);沉默lnc-ISG20通过升高miR-20a-5p表达,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本研究表明,lnc-ISG20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分子靶标。
关键词:肝纤维化;lnc-ISG20;miR-20a-5p;肝星状细胞;细胞凋亡摘 要:为探索微小核糖核酸RNA-128-3p(miR-128-3p)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妊娠滋养层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10月邯郸市中心医院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足月孕妇胎盘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组织和细胞中miR-128-3p的表达。培养JEG-3细胞并分别转染anti-miR-128-3p、si-SIRT1,同时设置阴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测定JEG-3细胞活力,Transwell试验测定JEG-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黏附素(E-cadherin)、SIRT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HIF-1α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miR-128-3p与SIRT1的靶向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miR-128-3p水平比正常胎盘组织高(P<0.05);抑制miR-128-3p表达后,P21、E-cadherin、HIF-1α蛋白表达量下降,而细胞存活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MMP-2、Cyclin D1、SIRT1蛋白表达升高(P<0.05)。SIRT1是miR-128-3p的靶基因,抑制miR-128-3p和SIRT1表达后,上述指标的表达均呈相反趋势(P<0.05)。过表达miR-128-3p可能通过调控SIRT1/HIF-1α通路抑制妊娠滋养层细胞增殖和侵袭。
关键词:miR-128-3p;SIRT1;缺氧诱导因子-1α;子痫前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增殖和侵袭摘 要:鼠李糖脂具有亲水基团,由1~2个分子的鼠李糖构成,是一种含有鼠李糖结构的脂类物质。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具有表面活性高、毒性低、可自然降解等特征,在石油工业、食品、医药、化妆品、绿色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法,以酶标仪替代传统的分光光度计,对鼠李糖脂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进而开发出微量快速检测鼠李糖脂质量浓度的方法,旨在实现快速、准确、灵敏的鼠李糖脂质量浓度测定。本试验确定了苯酚-硫酸法为鼠李糖脂质量浓度的最佳检测方法,成功建立了苯酚-硫酸法微量检测体系,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利用酶标仪检测发现,在479 nm处的吸光度值及标准曲线斜率均较高,可快速检测鼠李糖脂的质量浓度,节约时间,节省危化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检测效率。苯酚-硫酸法微量检测体系的成功应用可实现大量样本的快速筛选,操作简单,减少了时间及人力成本,减少了对昂贵设备的依赖,可快速检测转化液中鼠李糖脂的质量浓度,为筛选高转化菌株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鼠李糖脂;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法;高通量筛选摘 要:为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CAN-AS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BCAN-AS1/miR-1224-5p/Wnt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本研究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AN-AS1的表达,利用qRT-PCR检测BCAN-AS1在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和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HNl3、SCC-9、TSCCA、SCC-15)中的表达。体外培养SCC-9细胞,并将其分为Con组(转染阴性质粒)和si-BCAN-AS1组(转染si-BCAN-AS1质粒)。利用克隆形成试验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各组SCC-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BCAN-AS1和miR-1224-5p的互补结合。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AN-AS1和miR-1224-5p表达的相关性。利用qRT-PCR检测miR-1224-5p在各组SCC-9细胞中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CC-9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BCAN-AS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1)。与HOK细胞相比,BCAN-AS1在Tca8113、HNl3、SCC-9、TSCCA、SCC-15细胞中表达均较高(P<0.01)。si-BCAN-AS1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低于Con组(均P<0.01)。BCAN-AS1可靶向结合miR-1224-5p(P<0.01)。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AN-AS1和miR-1224-5p的表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1)。干扰BCAN-AS1表达后,SCC-9细胞中miR-1224-5p表达升高(P<0.0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Cyclin D1、с-mус、MMP-7表达均下降(均P<0.01)。舌鳞状细胞癌中BCAN-AS1高表达,下调BCAN-AS1可通过miR-1224-5p/Wnt/β-catenin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本研究表明,BCAN-AS1可能成为舌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
关键词:BCAN-AS1;舌鳞状细胞癌;口腔角质细胞;miR-1224-5p;Wnt/β-catenin通路